常聽人家說,大學四年辛苦唸的專業科系,出了社會工作後,一切又要歸零,重新學習,所念的和所學的不能相輔相成,反倒讓人覺得白白浪費四年的光陰。

你,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?


   有些人會說,因為父母的阻礙所以才填了自己不想唸,沒興趣的科系;又有人說因為當時填志願的時候,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,所以就隨便填一個。其實,即使你日後用不到現在所學的東西,你都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。尤其是現在社會變化快速,多元化的學習是需要的,不能只靠專業走天下,所以並沒有所謂的“浪費。”當然,早早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的人,是可以少走一些不必要的路,但有時候,路走太直,反而會錯過太多沿途的風景。

   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該面臨的問題。身為孩子的父母必然對孩子的抉擇有所干涉,畢竟,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還多,當然不希望孩子走冤枉路或是走到他耳聞的人生經驗。朋友的兒子想當警察,也如願考上警校,可惜,身為公務員的父親不肯簽同意書。因為此事,讓父子倆感情越來越不好,多年後,兒子還是對當時父親的決定不諒解,尤其是在現在景氣不好的時期,找工作更是不容易,對兒子來說,當初如果有進警校的話,現在也不用擔心找工作的問題。

   親子間的溝通是最難的,但是,是有必要的。父母有父母的立場,孩子也有自己的立場,唯有雙方互相傾聽對方,針對事件作良好的溝通分析,才能避免破壞親子間的和諧。如果因為聽從父母做了決定,之後又不如預期的好,孩子難免對父母有所抱怨,這樣的抱怨有時候是一輩子的。

   『兒孫自有兒孫福』,父母親應從小就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,從旁協助指導和分析,但讓孩子自己決定,並負起責任;做人家孩子的,在表達意見同時也要體諒父母的擔憂,彼此互相討論後取得一個平衡。不管怎樣,別人給的都叫意見,自己做的選擇才叫決定,生活還是自己在過。

arrow
arrow

    children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