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s

   

   孩子一出生,第一個接觸的環境就是家庭,家庭中有爸爸,媽媽,哥哥或姐姐,亦或是有爺爺和奶奶,再大一點的家庭則有叔淑嬸嬸堂兄弟姐妹等等之類的。家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,當然,尤以父母最明顯,因為和孩子互動相處機會最大。是的,孩子家庭的品格教育至此開始,從親子間的相處,學習親情的愛和人格的養成,一些是非道德的觀念,都是從這裡根深蒂固的扎根起來。

   孩子到了唸書年齡,接觸到第二個環境就是學校,一但開始踏入學校就至少有十八年的時間(正常來說中班,大班,小學六年,國中三年,高中三年,大學四年)。如此漫長的歲月和長時間待在校園的時間,學校變成孩子的第二個家,同儕間的互動是好幾個家庭教育的學習,再加上學校教育,孩子吸收到千變萬化的資訊。這時期是孩子最不受家庭教育影響最深,孩子很容易走偏也是在這個時候。也許你會覺得從小的教育難道都沒有打好基礎嗎?老實說,答案是有的,那些最基本的教育其實都深植在孩子的心裡,只是外在的環境讓孩子有些迷惘,不小心就會迷失。

   所以一個人的品格教育是一輩子的,而不是階段性的。父母不能因為孩子進入學校就慢慢放手,而是要從旁指引,即時更正孩子錯誤的行為。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』,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,表現出的行為舉止當然也不同,我們要去蕪存菁,學好的,警惕壞的,而非全盤否定一個人不好的行為。學校不僅是吸收知識的地方,更是孩子人格養成的另一個大環境,當然,父母的家庭教育還是要不時在生活上教導孩子,因為孩子在還未完全長大成時前的品格教育是父母的責任,也是學校的責任,更是整個社會最需要關心的課題。

arrow
arrow

    children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