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字經與理財


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品格、素養是從小累積出來的,也就是說生活中的每個行動、說話態度、應對表現…等等細節,日積月累下來就變成你的品格素養、你呈現在外的個人氣質。一個平日「三字經」不離口、出口成「髒」的人,如果突然請他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表演說,即使本人再怎麼想要掩飾,應該都很容易在言談之間露出馬腳、驚「爆」全場。

換個方向來說「理財」也是如此,一個人面對金錢的態度也是無法說變就變的,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出一個擁有良好價值觀,既懂得理財又不被金錢束縛的孩子,當然也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。除了必須給孩子們正確的知識,讓他們認識理財工具以及大環境的經濟狀況,還得給他們實做與觀摩的機會。


適量地給予零用錢並且引導孩子們做零用錢規劃,就是一種很好的實做方法。父母可以從旁觀察並且鼓勵儲蓄,當五元、十元不斷存進撲滿累積出百元、千元,孩子們準備「實現獲利」出門購物時,也可以事先幫忙研究賣場的特價檔期,讓孩子們一方面可以了解大環境的物價、體會金錢與貨物的對價關係,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「貨比三家不吃虧」,聰明購物的竅門;說不定在等檔期的期間,孩子還會赫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喜歡原本打算買的玩具,順帶又上了「不要衝動購物」的一課。(笑)

但理想說了再多,最終還是要回歸一句老話:「言教不如身教」!和孩子口頭說一百遍「施比受有福」、要懂得分享,不如直接示範給他們看怎麼找到正在募款、需要幫助的慈善團體,實際捐款一次給他們看;警告孩子們將來不能當月光族,但自己卻是卡債族、時常寅食卯糧的話,說服力想必也是大減!

因此,當我們煞費苦心、讀遍各家經典試圖教育、栽培小孩的時候,或許也正是很好的自省、自我再教育機會。在此祝福世上所有父母子女都能教學相長、達到雙贏的結果!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ldren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